• 會員
  • 搜尋
  • 收藏
  • 0 購物

SHARE:

  • 會員限定

不必假裝一切都好:不完美的日子,也值得好好過

NT$356

NT$450

  • 內容介紹
  • 線上試讀
  • 商品規格
  • 書籍目錄
內容介紹 ·Introduction·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禪宗僧侶寫給現代人的療癒之書

★著書暢銷逾600萬冊、已譯成38種語言 ★亞馬遜4.6星、Goodreads 4.1星好評

有時候,過得不太好也沒關係。

學會擁抱每一刻的自己,無論快樂或脆弱。

你總是默默擔心很多事,但也總是走過來了。願你相信,再黯淡的日子,也會慢慢變亮。為了往更好的方向走去,哪怕慢一點,也沒關係。

當生活不如預期,讓你措手不及、喘不過氣,慧敏禪師會在這裡,靜靜地陪伴你休息一下。

這不是一本要你趕快變好的書,而是一份安穩的陪伴,幫助你從混亂與低潮中,看見內在真正的聲音與方向。

慧敏禪師並不是生來就懂得面對人生逆境,他也曾對生活感到困惑,對人生感到迷惘,在書中,他用親身經驗與禪宗哲學告訴我們:那些看似困頓的時刻,其實正是難得的機會,讓我們更靠近真實的自己,邁向更深的理解與成長。

不論你正在面對情感傷痛、人際衝突、轉職迷惘,或是單純覺得「過不下去」的日子太多了,這本書會提醒你: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風浪,而是學會在風浪裡穩住自己。

不必急著修復什麼,只要開始和自己好好相處,生活就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慢慢亮起來。

⏺ 當生活不如你所願時

有些時候,允許自己停下來,承認「我現在不好」,本身就是一種勇敢。

把注意力從對抗轉向感受,會是你與自己重新連結的開始。

⏺ 當內心隱隱作痛時

當內心被失落與傷痛佔據,請溫柔對待自己。

放下批判,好好傾聽長期被忽略的情緒,當它們被看見,就有機會被療癒。

當感到精疲力竭時

你不需要一直前進,也不必證明什麼。

有時候,真正的修復,從靜下來的那一刻悄悄開始。

當孤單悄悄靠近時

孤單並不代表你不被愛,而是提醒你,回來陪伴自己。

與寂寞和平共處,也是一種深刻的存在練習。

當你面對不確定時

當前方模糊不清時,不必急著做決定。

先站穩當下的腳步,傾聽你內心真正的聲音,那會是你最可靠的方向感。

當還沒想通人生時

「開悟」不是某個終點,而是願意在每個混亂時刻裡,

依然選擇與自己同在的那份溫柔與覺察。

【溫暖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田定豐│心理諮詢師、聲波療癒師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業顧問 

沈雅琪│神老師

周志建│山隱中的療癒師、故事療癒作家 

熊仁謙│不打坐禪師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蘇琮祺│四季心心理諮商所 所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為讀者指出溫暖而安心的路,幫助我們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他以一路走來的生命體悟,陪伴我們從困境走向自我發現,在動盪中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完整。」──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作者

「當生活不如預期、陷入情緒風暴時,這本書為我們帶來最需要的指引,溫柔地提醒我們:眼前的困難不只是難關,更是通往內在覺醒的契機與力量之源。」──塔拉.布萊克(Tara Brach),《全然慈悲這樣的我》(Radical Compassion)作者

「閱讀這本書,就像收到一個溫暖的擁抱。慧敏禪師一如以往,將深刻的智慧化為溫柔可親的文字,在脆弱中給予力量與安慰。」──維克斯.金(Vex King),暢銷書《內在療癒原力》(Healing Is the New High)作者

線上試讀 ·Trial reading·

Chapter 1當你的生活不如意時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無法平靜地與現實共處,我們希望當下發生的一切是別的樣子。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看到某個吸引人或令人愉悅的事物,我們的心就失去平靜,被這個新玩意牽動,希望它時時在自己身旁,朝思暮想與其互動。如果可以的話,我們甚至希望能完全占有它,以我們希望的方式使用它。佛陀把這樣的心智追求稱為「取著」。當我們的心智對某個事物產生取著,那麼在這件事物完全處於我們的掌控之前,我們都會感到不滿足。我們的心若是感到有所缺失,就會躁動不安、沮喪失望。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看到某些令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物,我們的心智就會想要逃走,希望盡可能不要與之接觸。如果真的躲不過,我們就希望能讓這些接觸越短越好。和取著不一樣,這時的心處於「抗拒」的狀態,但我們抗拒的時間越長,情境就會變得更加難以忍受。我們會變得越來越焦慮,甚至會因為自己無力遠離而感到憤怒。現在的心理學家將這種精神抗拒稱為「壓力」。而如果我們感覺到壓力,通常是因為我們心裡有抗拒,不管對象是人或物,或是某種情境。

我這麼說,並不是說遇到痛苦的事情時應該全無抵抗,而是想指出當我們感到不開心或壓力很大時,也許引發這些感受的並不是人、事、物本身。如果某個人令你感到不快的特質是與生俱來的,那麼包括你在內,所有人都會對這個人抱持相同感受。然而,令人不快的特質往往因人而異,我可能會認為某個人難以忍受,但我的朋友卻認為那個人很迷人。

如果是這樣,那些經常出現的負面感受,真正的源頭是什麼呢?就我來看,真正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我們面對事物時的心智活動。只要我們的心前後搖擺,忙著抓住我們沒有的東西,並抗拒已經出現的東西,心就會一直困在掙扎和忙碌中,不管眼前的狀況如何,無論是隱約地或明顯地,心都會感到不滿意和有問題。這樣的心常常是緊張的,缺乏放鬆、開放、接納和自覺。如果我們不向內檢視,察覺自己習慣性想逃離現狀的傾向,我們的心就會不停從一個地方跳到另一個地方,永遠把內在不適怪罪於外在事物。而且這樣的心智還會要求他人、事物或環境改變,來配合自己的喜好,因為以他們的角度來看,那樣的改變無疑更好、更合理,而且絕對正確。

說到這裡,我要再次強調,我不是要縱容不良的行為,或是要你在不快樂的時候怪罪自己。我的重點是,我們的心智是一個媒介,不停對我們周遭環境所發生的一切事物產生詮釋。尚未被賦予詮釋的經驗本身並沒有所謂好壞,就是經驗而已。然而,我們的頭腦總是急著做出判斷,想把一件事分出黑白。不同人對相同經驗可能做出非常不一樣的詮釋,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過往經驗,而這些經驗會影響我們如何看待事物。

***

如果真是這樣,你可能要問,我們能做些什麼,來讓我們的心平靜滿足,不再陷於取著和抗拒之苦呢?有什麼修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自己的情緒,找到幫助我們面對逆境的沉著和接納之心呢?

要降伏浮躁的心,最為人所知的方法是感恩。當我們心存感謝,通常就不會去想還缺少什麼,或是本來可以得到什麼,因此能減少內心想要獲得更多的傾向。另外,懷抱感恩的心能讓我們更開放、更樂於接納,因此也能減少內心抗拒現實的傾向。當我們對過去發生的一切感到喜悅,並為自己當下擁有的一切心存感謝,我們的心智也會冷靜平和,不再處於抗拒之中,不再總是對身邊的一切充滿批評、抱怨或爭論。當我們用感謝填滿內心,容納負面想法的空間就會變得很小,甚至不存在。

當我們練習感恩時,不只能讓自己意識到上天賜予的福氣,像是健康、工作、安身之所、衣物、好天氣等,更能提醒自己他人的慷慨付出。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感謝父母對我們的持續支持、朋友特殊的幽默感,或是伴侶給予的溫暖擁抱。我們也可以對自己道謝,感謝自己即使屢次遭到拒絕卻仍然堅持不放棄,不管心破得多碎,還是能療癒自己繼續生活。我們越常練習感恩,就越能欣賞並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事物。

如果你想開始練習感恩,可以試著每天在生活中找出三到五件值得感謝的事情,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或是找個願意和你交換感謝日記的「感恩夥伴」。你也可以找顆漂亮的石頭,放在家裡顯眼的地方,每次看到那顆石頭,就在心裡找一件當下值得感謝的事。你還可以拍下自己內心湧出謝意的瞬間,把照片分享給朋友和家人。又或者,你也可以試著培養習慣,無論是在內心表達或開口說出來,都真誠地對在餐廳、超市、咖啡館、加油站裡,或在公車、火車上幫助過你的人說聲「謝謝」。

另一種方法是全然歡迎不愉快的經驗。既然我們的情緒並非取決於當下的情境,而是我們回應外界的方式,透過有意識地將「抗拒的衝動」轉換成「歡迎的態度」,就能減少痛苦。此外,與其把令人不適的情境想成不正常、不該出現的存在,我們應該將它們視為日常生活中原本就會發生的事。與其祈求永遠不要遇到困難,我們應該預期它們會出現,甚至歡迎它們到來。如此一來,當困難真的降臨時,就不會感到驚慌失措、沮喪不已,因為我們知道這些永遠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在每天早上刷牙洗臉的時候,練習花一分鐘的時間反覆告訴自己,「讓不適來吧,我會歡喜接受」。如果你能在一天開始時,為任何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心理準備,並清楚立下願意全然接受的意圖,當事情真的發生時,你就不會亂了陣腳。當然,如果遇到的困難危及生命,記得要盡快遠離,但如果你的人身安全無虞,眼前不適的情境又難以避開,請試著靜下心來,感受自己的抗拒,有意識地改用歡迎的態度面對,你可以重複「讓不適來吧,我會歡喜接受」這個承諾,接著,在不適情境真的發生時,可以從三倒數到一,然後毫不退縮地面對現狀。

另外,在這樣的時候,記得提醒自己,雖然不愉快的經驗帶來痛苦,但宇宙希望我們藉此獲得成長。這樣一來,你與負面感受之間的關係就能有更多包容。如果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都是愉悅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成長,蛻變為更成熟的人呢?只有在我們離開舒適圈,發現自己處於陌生不安的環境之中,我們才能開始學習,在智識、情感和靈性上擴展自己。十三世紀著名的波斯詩人魯米(Rumi)曾說,「傷口是光明進入你內在的入口」。與其別開頭裝作沒看見,我們應該仔細檢視自己的傷口,從中發現隱藏的感謝、接納和智慧之光。

***

我們人類有兩種面向。

「人性」的一面充滿生活的混亂、

起伏的情緒和混雜糾纏的思緒。

「存在」的一面是寧靜的臨在,不受時間束縛,

靜靜觀察心智和世界不斷變化。

神奇的是,這兩者是一體的。

***

也許通往幸福的道路,

並不是要讓生命裡的所有紛亂恢復秩序,

而是在紛亂中放鬆下來,

歡慶其中隱藏的生命力和美麗?

***

不管你的環境有多好,

只要你仍然在渴望別的東西,

你就永遠不會幸福。

只有當我們的心停止躁動,

開始接受並欣賞身邊的一切之後,

幸福才會湧現。

***

有一則諺語說,

「來者不拒,去者不留」。

當我們保持接納的態度,

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心痛,

停止耗費多餘的力氣,

在生命自然的流動之中找到平靜。

***

如果你想聽到悅耳的音樂,

只需將收音機調到正確的頻率。

如果你想擁有豐盛的人生,

正如悅耳的音樂只在相應的頻率播放,

請將心念轉到感恩和給予的頻率。

這將為你吸引更多美好。

商品規格 ·Specification·

尺寸(公分)14.8*21cm

開本 25

頁數 304

書籍目錄 ·Book Catalogue·

引言 

Chapter 1 當你的生活不如意時

你不必假裝一切都好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 

你如何看待世界? 

Chapter 2 當你的內心隱隱作痛時

請溫柔地拒絕我 

春日已盡 

我的嫉妒,我的痛苦 

Chapter 3 當你因疲憊而失去喜悅時

微小但確定的幸福 

你的休憩之所在哪裡? 

在躁動不安的心中找到平靜 

Chapter 4 當你感到孤單寂寞時

我們為什麼會感到孤單? 

「在一起孤獨」的新世代 

如實看清孤獨 

Chapter 5 當你面對不確定性時

說「我辦不到」的勇氣 

我內心的兩個自己 

先傾聽自己內在的痛苦 

Chapter 6 當你還沒想通人生時

和諧生活之道 

發現你的真我 

小圓的偉大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