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你曾被別人的話傷過嗎?你曾說話傷過人嗎?
受過傷的人高達九十三%!傷過人的人也多達八十五%!
獲得直木賞的作家向田邦子女士在某一場演講中,曾說過這一段話。(《語言的殺傷力》新潮演講CD新潮社)
這陣子,我越來越害怕言語的力量。(中間省略)。
與人交談時,話一旦說出口,即使下一瞬間驚覺「糟糕!說錯話了。」,也已經覆水難收。為了消弭這個過錯向對方道歉,也可能因為道歉的話不恰當,再度傷害到對方,反而擴大了傷害的程度。
我個人覺得,沒有比言語更容易傷害到人的。
筆者曾在名為「正統心理測驗」的手機官方網站上,針對「說話」一事做過問卷調查。(承蒙各方踴躍支持,大約有兩萬人參加)結果,高達七十二%的人回答「曾被別人說的話深深刺傷」。如果把「曾受到輕微傷害」也包括在內的話,比例高達九十三%。
另一方面,有七十五%的人表示「說話曾經傷過人」。如果把「可能傷過人」、「對方覺得受傷」也涵括在內的話,則高達八十五%。
有七成以上的人說話曾傷過人,九成左右的人被別人的話刺傷過。也就是說,大多數的人在說話傷害到他人的同時,也被他人的話刺傷。
你務必要知道的「不受傷&不傷人的說話術」上述原因,是這本書產生的理由。
筆者分別是精神科醫生和心理研究專家。兩者的工作都要面對心靈容易受到傷害、或是心靈已經受傷的人。在診察或諮詢的過程當中,會話佔了非常重要的比例。
說穿了,兩人都是「不受傷&不傷人的說話術」專家。
專門研究如何在療癒患者心靈的同時,活用會話的方法。
這些方法一點都不特別,都是一些在日常的會話中也可以派上用場的技巧。
在會話當中最重要的是……即使你的話題非常豐富,而且具說服力,甚至還能適度搏君一笑,一旦傷害到對方,同樣功虧一匱。因為別人絕對不會「想跟這個人交談」。
另一方面,就算是一個不擅言辭的人,只要擁有體貼對方的心意,說話不刺傷人,對方就會覺得「跟這個人說話,心情莫名地輕鬆」,主動前來攀談的人就會增加,會話能力自然就會有所精進。
如果老在交談的過程傷害對方,周遭人難免對與你談話一事產生顧慮,你自己也會排斥和他人的交流。
「讓自己受傷&傷害他人的說話」和「不受傷&不傷害他人的說話」兩者之間有著莫大的差異。隨著時間的經過,差距會越來越明顯。
讓喜歡的人喜歡自己、和重要的朋友常保友誼、與職場的同事建立圓滿的關係、獲得客戶的喜愛、和第一次見面的人一見如故……這一切的基本要素都在「溝通」,而會話正是溝通的中心。
只要採用不傷害他人或自己的溝通技巧,學習體貼人們心靈的交流方法,你會驚訝於許多事情都好轉了。如同動物會自然集中在陽光和煦的地方,花草樹木也會在陽光照耀處萌芽茁壯結實累累。你將成為團體中的人氣王。
語言可以是傷人的「劍」,也可以是防衛的「盾」向田邦子女士在前面提到的演講中還這樣說道:
我認為語言這種東西(中間省略)是人類最美好的武器,但有時候也會成為最凶惡的武器。(中間省略)最近我更加體會到,如果不更加慎重地使用語言,我們將會抱持著沉重的心理負擔生活。
經常有人說「會話就是言語的拋接球」。真是何其貼切的形容。
可是,有時不也像古羅馬的戰士一樣,拿著劍和盾,用劍傷害對方,同時以盾來保護自己嗎?
基於這個觀點,本書中,筆者於每個項目都附上「劍」和「盾」的記號。
「劍」討論的是有關「傷害他人」的內容。
「盾」則是「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傷害」的內容。
可能有人會說「我總是受到傷害,但沒有傷害過他人」,或者「我沒受過傷害,卻傷害過他人」吧?
即使是這樣的人,也請仔細閱讀「劍」和「盾」雙方的內容。
其實受到傷害與傷害他人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期望每個人都能享受溫暖的會話!
受傷與傷人都是令人難過的事情。
辛苦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因此遭到破壞更令人遺憾。
希望本書能幫助你減少這類事情的發生,讓更多人享受到溫暖的會話。
「只要跟你聊一聊,心情就變好了。」能夠獲得別人這樣的肯定,是筆者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
請各位讀者也一起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津田秀樹、西村銳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