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格局,決定你的結局》這本書不知不覺上市十年了,當本書編輯發來電子郵件,告訴我要要重新出版,要求我寫一篇新序,我的思緒立刻回到十年前剛任教學工作。那時我接觸的年輕人,常會有同樣的問題:自我價值低落、好逸惡勞、好高騖遠、關係不良、抗壓力差、對生活倦怠、對未來茫然困惑……一開始我以為「這就是現在小孩的問題」,但後來我發現到,抱持這樣的刻板印象是嚴重的錯誤。其實今天他們所經歷的,我們也曾經歷過。問題是,在學校課表裡沒有教這些,也沒有人告之如何面對,他們必須靠自己去嘗試、去理解,所以才會不斷犯錯,就像我們年輕時那樣。
一個人經過年歲增長,歷練多了,能逐漸領悟到。但是當你年過半百才有這樣的體會,代價是不是太大?若能早點知道並開始實踐,何必蹉跎歲月?這就是這本書的成型。
本書是「以終為始」,我寫這本書的概念是以此出發。因為十年以後的你,不是十年後決定的,而是今天的思言行所決定的——同一個事件,每個人想法不同,得到的經驗不一樣;同一個問題,採取的作為不同,最終結果也不一樣;同一個計畫,一個為明天做準備,另一個為未來十年做準備,結局當然不同。
為什麼同樣的起點卻會走向不同的終點?同樣的付出卻有不同的收穫?同樣的機會有人能抓住,有人卻沒有?同一個學校,年齡、成績都差不多的同學,取得的成就卻天差地別?
差距就在格局的大小。我們經常聽到:「格局決定結局」、「格局比能力更重要」、「格局有多大,成功就有多大。」原因就在這裡。格局不是成功的結果,而是成功的原因。
鍋的大小決定了餅的大小,船的大小決定了裝載貨物的多少。當一個人的視野局限,很難有大出息;心胸狹隘,看到的都是問題;愛計較得失,看到的都是雞毛蒜皮;總是把精力和時間都耗費與小人的糾纏,結局就會跟他們一樣。
如果你已經夠努力,處境卻未見改變,問題多半是格局不夠。你的能力決定你能得到什麼,而你的格局,才是決定你最後能走到哪裡。若你心中從沒有想過到達頂峰,就永遠不可能抵達。
本書出版以來,收到許多迴響。不少讀者告訴我,這本書深深的觸動了他們的心、影響他們的生命。有許多學校拿來作為「讀後心得」作業,有些機關團體則列入「閱讀書單」,還有些人則在讀書會分享與討論。這樣的回應對一個作者來說,是最大的肯定,也是莫大的鼓舞。
在這手機橫行的時代,我真心希望年輕的朋友能多讀點書,不僅是因為閱讀是能提升能力最快的捷徑,也因長期閱讀會讓一個人的思想變得廣闊和深遠,從而眺望未來,天地一片遼闊,這即是所謂的「格局」,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