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成功的差距,就在這裡
為什麼有些人遇阻礙就感到無能為力,有些人卻不斷成長強大?
為什麼有些人很容易被生活中的挫折打敗,有些人卻越挫越勇?
其實只有一個小小差異—思維模式的不同。
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把思考分成兩種:「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
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很在乎最後的結果,如果事情搞砸了,就會認為自已不擅長,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挑戰,遇到阻礙容易採取防衛或輕易放棄,只要被挫折擊敗,很可能從此就一蹶不振。
成長思維模式的人,會把挫敗當成一個學習機會,不會就此否定自己;反而相信自己的智力和才能可以不斷成長,願意接受更多挑戰,並從挫敗中振作,最終獲得更多成就。
如何讓自己保持在成長型思維?統整三個方向:
一、不要去想輸贏的事,將整個人專注在你正在做的事。
最近兒子打球,正面臨瓶頸,無法超越自己以往的水平。當我看到他的練習後,立即就找出了其中的癥結。原來當他投球時,就會陷入心理上的障礙,把一次很平常的投籃失敗看成是莫大的挫折。為了破除他的心結,我告訴他:「贏球不應該是你的目標,你要盡力去打一場好球,施展最佳實力。」
恐懼本身不能使人得分,克服恐懼才能。不要老是想著得分,就不會再害怕犯錯。
二、把失敗視為一種挑戰而不是挫折,是自己又可以進步的可能。
學習沒有錯誤可言,因為那是唯一方法。沒彈錯幾個音符,怎麼可能學會吉他;沒翻過幾次船,怎麼學會揚帆。我們都是透過不斷犯錯與失敗,才學會現在會的任何東西。
失敗是什麼?沒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失敗可以給予我們寶貴的學習經驗,讓我們知道什麼是錯的,明白下一次怎樣才能做得更好,讓我們不再犯下相同錯誤。
三、人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在,會有許多變數,但成長是內在的,全依靠自己;就算有人阻礙你的成功,也沒人能阻止你成長。
有個朋友是做業務代表,每次只要沒談成任何生意,從臉上表情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浪費那麼多時間,結果什麼也沒得到。」他總這麼抱怨。
「你應該改變心態,」我告訴他:「如果你只以成交和賺錢衡量成敗,一定會患得患失。若你用是否成長來衡量,就不可能一無所獲。」
建議大家在遇到挫敗時寫下「我學到……」的語句。等事件結束後,要求自己以「我學到……」的敘述來記錄自己所學。
若非願意挑戰不可能,又怎能測試自己的可能?
成長的感覺太重要了。假若有一天,開車可以讓我們輕易到達玉山頂峰,那麼攀登玉山還會是一件令我們感到神聖的憧憬嗎?
再想像一下,輕鬆搭車與靠自己雙腳一步一步往上爬,忍受過程的辛苦,疲憊後到達頂山頂的心情,何者會讓你比較有成就感、滿足感?
人多半都怕吃苦,遇到困難障礙時,通常都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如果欠缺挑戰性,就不可能深感滿足;缺乏成就感,就不會有學習動機;生活缺乏生氣,很容易變得無聊、倦怠、疲憊。很多人不希望像那些成功的人一樣過得那麼「辛苦」。殊不知,過得庸碌無為的生活才是最累的。
我寫過各類的文章。我知道,有些是失敗的。我可不是故意要寫差的,每篇我都會盡我所能去寫。好的文章通常都意味著我所熟悉的主題,而那些較差的,多半都是我嘗試挑戰的。
人生輸贏不只在一篇文章,一場比賽,一次買賣,一個結果。生命的目的,是要拓展自己。若我們不嘗試,怎麼會知道自己最多能做到哪?若非我們願意挑戰不可能,又怎能測試自己的可能?
請試著分辨「我有多次失敗經驗」和「我是個失敗者」,注意這兩句話的差別。你與成功的差距就在這裡!
◆我們相信人生「非輸即贏」,如果贏不了,我們就是輸家;如果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我們就是輸家,我們輸掉自信,輸掉自尊。
◆這是很大的誤解,事實上,自尊是屢經挑戰,一再驗證自我成長的過程,並逐步累積於心的自信。當你克服重重考驗,重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如此優秀時,就會擁有真正的自尊和自信心。
▎生活是自己的,何必跟別人比?
人總愛攀比:比外貌、比穿戴、比學歷、比名氣、比職位、比財富,比孩子成績、比誰的條件更好。「你看看,誰家的孩子考上名校」、「某同事升遷了」、「某朋友嫁好老公,可以不用上班,整天穿美美……」當我們看到誰超過自己,獲得更多、看上去更好、生活更優越時,心裡就有種挫敗、失落,甚至從羨慕轉化成嫉恨。
我們都多半有過類似經驗:以便宜價錢買到商品,覺得很滿意,但在得知有人優惠更多,心裡就不舒服;收到了二千元獎金,覺得很開心,可是當發現同事發了五千元,一下子就掉到谷底。「憑什麼?為什麼他比較多?」在跟人比較之前,我們是如此的開心滿意,卻因攀比變了調。愛跟人比較,也開始變得愛計較。
別人的幸福能奪走我們的快樂嗎?當然不能。但是攀比心理就是不甘人後,「見不得人家好」。當人想要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幸福就遠離了。
人們互相羨慕,只因為他們都不了解彼此的苦
在網路讀過一則故事,翠波鳥體長不過五六厘米,奇特的是,牠築的巢穴卻是體長的幾倍,甚至十幾倍。為了解開這個謎,一名動物學者做了實驗:把一隻翠波鳥放在籠子裡觀察牠的築巢過程,這隻翠波鳥只築了一個能容下自己身體大小的巢穴,便停止築巢。當他把兩隻翠波鳥放在一個籠子裡時,兩隻鳥竟攀比築巢,越築越大,不久其中一隻鳥因勞累過度而疲勞累死,而另一隻鳥就停止築巢。
當又有鳥放入籠子裡時,情況依舊,兩隻鳥不停地忙碌築巢,結果以累死告終。這時他才明白,翠波鳥的死都是因為攀比造成的。
所謂「人比人,氣死人」。住進高級社區裡的人,生活品味提升,照理說應該很滿意,沒料一山還有一山高,生活滿意度反而下降。
我知道,不去與他人比較,很難,但在比較之前必須先有正確的認知。
人總是看到表面,別人艱辛的一面是看不到的。每個成功都是時間與考驗的堆疊,而成就越大背後付出的代價越高,同時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風險。你所羡慕的一切,背後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心酸苦楚;看到的光鮮亮麗,很多都只是表相。
其次,人都愛面子,公開分享的大多是自己風光的一面。社群媒體,大家看那些有趣和幸福照片,曬美食、曬旅遊、曬聚會、曬恩愛,真實情況很可能是,夫妻不合,家庭疏離,有債務壓力,擔心工作不保,在家孤單無聊。那些曬出來的美好,只是別人想讓我們看見的美好。想想自己吧,不也在曬著自己的美好,而你的朋友很可能也在羡慕著你。
聽過一段採訪,有位事業有成的女強人這麼說:「每次工作得很累,很氣,很不想上班時,我就很羨慕家庭主婦,我覺得家庭主婦真是太幸福了,她們能夠讓男人心悅誠服的供她吃,供她住,願意無怨無悔的為她付出……。」
她哪知家庭主婦的辛酸累。每天生活在鍋碗瓢盆之中,照顧孩子吃喝拉撒睡。除了家庭,一無所有,沒有自己的朋友,沒有屬於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沒錢伸手還被瞧不起。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麻雀羡慕著金絲雀衣食無憂,殊不知,金絲雀也羡慕麻雀可以任意遨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困頓之處。這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萬事如意,沒有人生是完美無缺的,人們互相羨慕,只因為他們都不了解彼此的苦。
別人的生活再精彩再美好也是別人的
如果你是魚,就不要想像鳥一樣在天空中翱翔。不要拿別人的人生來衡量自己,不要拿別人的標準來折磨自己,別人的生活再精彩美好也是別人的,羨慕或嫉妒都沒有意義,因為你不可能變成另一個人,更不可能過他的人生。
別人的人生也未必適合你。與其盯著別人的生活,不如好好經營享受自己的人生。與其羡慕別人的美好,還不如努力把自己活成你羡慕的樣子。
停止無聊的比較,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都是這麼不一樣。你書讀的很好,我的人緣很好。他的先生事業很大,很有錢;我的先生很顧家,還有兩個很可愛的孩子。當你羨慕某人名利雙收,也許他正羨慕你幸福美滿呢。重要的是接受自己,認同自己現在這個樣子,才開始懂得欣賞自己。珍惜自己擁有的,才會發現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是自己的,有什麼好比?
◆比較是沒有意義的。無論你有多好,總有人比你好。無論你多差,也有人比你更差。如果真的要比,就和自己比。
◆不要求自己比別人成功,只要比昨天的自己出色一點,比昨天的自己成長和收獲一點。你就已經離成功更近一步。
◆不要求自己贏過別人,只要這次的你比上次強,現在的你比過去好,下回的你比上回進步。你就已經超越了自己。
◆我們只需要做一個更好的自己,不需要比誰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