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力」將所有不適一掃而空
在日復一日忙到不可開交時,我突然發現自己進入了更年期。除了要治療疾病,同時也感到疲勞、睡不著、心情沮喪、焦躁等「沒生病卻算不上身體健康」,也就是「隱約感到身體不適」的狀況變多了。
我想著「與其就這樣心情灰暗地一天過一天,眞想要更爽朗地過生活!」不過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我最後找到的答案就是「藥膳」。
藥膳認為藥食同源,所有的食材都有能量。而從不同食材中取得能量,「用飮食來補充生命力」就是藥膳的觀念。
在中國傳統醫學「中醫學」裡面,有「先天精力」與「後天精力」這兩個詞,「先天精力」是指與生俱來的生命力,「後天精力」則是後天補足的生命力。
雖然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生命力無法改變,但只要愼選食材好好攝取,還是能夠將生命力補足!這就是所謂的「後天精力」。
過去的我,每天的飮食都是漫不經心隨便挑選的;然而,在學習藥膳理論的過程中,我明顯注意到「食物乃生命力之來源」這個非常理所當然,卻在日常生活中飽受忽視的事實。與此同時,我的內心也湧現了「既然能補充生命力,我就來補充吧!」的願望。
因此,我會在本書中介紹一些依照季節、身體狀況、目的等需求而設計的食譜。
「生命力」這個字很難解釋,可以說是從身體核心湧現活力的感受,覺得全身都充滿了力量,可以舒爽地度過每一天。一旦擁有充實的生命力,從醒來的那一刻開始,一整天都會變得活力十足。
我以前經常隱約感覺到身上有許多病痛,不過自從注意要補充生命力,並且改變長久以來的飮食型態後,我已經親身體會到了以下這些變化:
‧ 皮膚狀況改善
‧ 比較不容易心煩和焦慮
‧ 比較不容易疲勞
‧ 季節交替時身體較少生病
‧ 就算身體不適,很快就能康復
‧ 心情總是很愉快
這一點一滴或許都只是小小的改善,但是像這樣透過飮食補充生命力而不斷累積的舒暢感,已逐漸成為我每天生活中的喜悅了。
身體的不適,可能是季節造成的
「最近好像經常感冒」
「這一陣子都睡不好」
「會不自覺感到焦慮」
大家之所以會出現這些不適症狀,或許是因為季節的關係。
假如是直覺敏銳的人,恐怕早已察覺出自己「總在季節交替時感冒」了吧,而這其中是有確切理由的。
中醫認為每個季節分別有外來的「邪氣」,也就是會讓人體產生病痛的負能量。
比方說,秋天會有使用了「乾燥」的「燥」字的燥邪。在這種邪氣影響下,秋天乾燥的空氣會導致支氣管虛弱,皮膚也容易變乾燥。
春季則有如同風一般揚起的「風邪」。由於春季是個像風一樣變幻莫測、不穩定的季節,因此也是容易讓人時而心情焦躁,時而鬱鬱寡歡的季節。
我們人類終究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中醫形容這種狀態為「天人合一」,而這句話也有「天和人要和諧相處。順著大自然並與之共生乃是必然」的涵義。
氣候以及環境等「身體以外」的事物無法靠自己改變;不過,「身體內部」卻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說,那些讓人體生病的邪氣是可以透過飮食來解決的。因此,必須事先了解每個季節容易發生哪種不適症狀,以及身體的哪些功能容易變差,先思考「在這個季節要注意這點」再挑選食材,才能讓身體有本錢戰勝邪氣。從下一頁開始,會附上每個季節身體哪一處容易虛弱的一覽表,讀者可以拿來和季節及自身狀況對照閱讀。
當然,除了季節,體質與當下的身體狀況也可能是造成不適的原因。請讀者順便參考P70~P73的體質檢查表。
讓生命力更加旺盛的三種平衡1
請留意「陰陽」
藥膳的目的就是讓人保持健康。不過所謂的健康,具體而言是指怎樣的狀態呢?其中一個答案就是「陰陽調和的狀態」。
何謂陰陽?就是開創宇宙萬物相對的兩股氣,就和太陽與月亮、天與地一樣,萬事萬物都能用陰、陽這兩種元素呈現。
以食材而言,能讓身體暖和的屬於陽性,而會讓體溫下降的則是陰性。比方說,只要稍微看過每個季節的食譜就會明白,茄子和苦瓜等夏季時蔬就是陰性食材。夏天充滿陽氣,所以要食用陰性食材調降體溫;冬天陰氣旺盛,則要用陽性食材調升體溫,這是一種試圖與自然調和的作戰。
除了季節,如果能將自己當下的身體狀況也納入考量,選用不同屬性的食材,就能調整至更為均衡的狀態。舉例來說,在心浮氣躁、情緒亢奮的日子,由於陽氣旺盛,所以要攝取陰性食材,像這樣控制就行了。
身與心,自然與身體內部全都協調順暢,這就叫健康,是我們應該達成的理想狀態。而藥膳就是為了讓體內保持平衡狀態,「將不足的補上」、「把過多的除去」的飮食養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