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搜尋
  • 收藏
  • 0 購物

SHARE:

  • 會員限定

筆靈【上+下/印簽扉頁版】

NT$645

NT$860

  • 作者
    馬伯庸
  • ISBN
    9786264022385
  • 上市時間
    2025-05-28
  • 內容介紹
  • 線上試讀
  • 商品規格
  • 書籍目錄
內容介紹 ·Introduction·

★一窺文字鬼才馬伯庸稍帶青澀、讀起來卻最暢快淋漓的腦洞大開之作!

★網路好評近60萬則,出版作品累積銷量逾百萬冊!

★古代文人跨時空神仙打架╳筆中江湖恩怨錄

///

「這其中,蘊含我對文學的初心,

以及不可追回的少年意氣。」——馬伯庸

《筆靈.上》

「青蓮出世,萬懺應和……」

世間有一筆塚,其主人將不同朝代古人的精魄煉為筆靈,

筆靈們寄寓文人墨客才情,各擁神力異能。

唐寶應元年,詩仙李白辭世,筆塚主人將其魂魄煉為青蓮筆,

誰想此筆承襲李白不羈性情,竟掙脫禁錮,就此不知所蹤……

到了現代,成天不學無術的擺爛大學生羅中夏,

意外被具李白才情的青蓮遺筆寄身,翻攪了沉寂已久的筆靈江湖,

各方勢力伺機而動,只為奪下那枝有呼風喚雨之能的神筆。

然而,羅中夏的第一反應卻是:「這筆,能退嗎?」

此事可沒那麼容易,說得簡單點,

只要把你殺死,一切就解決了。

據傳世上有一處能讓人活著退筆之地,

於是羅中夏只得靠著背得七零八落的李白詩,

以詩詞為咒文,筆靈為兵器,

在筆靈接連現世、敵友難辨的克難旅途中,

硬著頭皮苦尋一線生機。

而當這段旅途看似終點在即,羅中夏卻赫然產生了疑問:

他曾以為自己是掌筆之人,但究竟是他驅使筆靈,

抑或是筆靈早已譜寫好他的命運?

《筆靈.下》

「七侯畢至之日,即是筆塚重開之時。」

宋淳熙三年,一場蓄謀已久的筆戰在筆靈江湖掀起滔天巨浪,

徹底改寫了陸游、朱熹的命運,更導致筆塚毀去,無數筆靈流散……

如今為尋覓七侯蹤跡,羅中夏一行人踏上蒼括之勝,

各方勢力亦悄然齊聚,然而七侯未顯,

眾人卻先一步受困於筆塚主人排布的連環筆陣內,

而在筆陣深處,似乎藏有比七侯更令人忌憚之物?

這高陽洞的格局,是用來封印某種東西的。

拿管城七侯來做封印,那得是什麼東西?

隨著千年前過往揭開,潛伏暗中的「函丈」勢力也由暗轉明,

二次筆戰慘烈開打!會是誰能重啟筆塚,占得勝利先機?

而那「函丈」的真面目,竟然是……?

這次,命運之筆再度遞到羅中夏手中,他終於明白,

唯有直問本心,方能落筆無悔——

▍封面想說——

以盛開紙上的數朵蓮花,

象徵那管煉自青蓮居士李白,

左右羅中夏與筆塚命運的「青蓮筆」,

且運用青的沉穩與紅的鮮明,

隱喻驅使筆靈之人既須具謀略,亦能臨陣交鋒的雙重特質,

同時也以強烈色彩對比,營造筆靈江湖的詭譎波瀾氛圍。

線上試讀 ·Trial reading·

序章 且放白鹿青崖間

唐寶應元年,當塗縣。

深夜,秋雨飄搖,門窗俱閉。

一位老者頹然臥在床榻上,閉目不動,衣襟上滿是酒氣。以往光芒四射的生命力即將消散殆盡,如今的他只剩一具蒼老軀殼橫在現世,如殘燭星火。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老者艱難地嚅動嘴唇輕吟,聲音雖然嘶啞,卻透著豁達,似乎全不把這當回事。他吟到興頭,右手徒勞地去抓枕邊酒壺,卻發現裡面已經滴酒不剩。

「古來聖賢皆寂寞,無酒寂寞,寂寞無酒哪……」

老者望著天花板喃喃自語。倏然屋內似乎有些動靜,他費力地擰了擰脖子,偏過頭去看,但只看到臨窗桌上自己的詩囊和毛筆。屋內沉寂依然。

「或許是大限將至,眼花耳鳴了吧。」老者暗想,心中不無唏噓。這件詩囊和毛筆伴隨他多年,不知自己是否還有機會暢飲美酒,提筆賦詩。所幸自己歷年來積攢的詩稿已經託付給了叔叔李陽冰,倒也沒什麼遺憾。

老者輕拍空壺,心中只是感懷,卻無甚悲傷。

一陣雷聲滾過,老者再看,發現桌旁赫然多出來一個人。這人身形頎長,一身烏黑色的長袍,頭戴峨冠,看打扮似是個讀書人,但面色枯槁,卻有著說不出的詭異。

「青蓮居士嗎?」

聲音低沉,帶著森森陰氣。老者借著窗外的閃電,看到來人背後背著一個奇特的木筒,這木筒兩側狹窄,卻不甚長,造型古樸,看紋理和顏色當是紫檀所製。

「尊駕是……?」

來人雙手抱拳,略施一禮:「在下乃是筆塚主人,特來找先生煉筆。」

「筆塚主人……煉筆……」老者喃喃自語,反覆咀嚼這六個字,不解其意。

「人有元神,詩有精魄。先生詩才豐沛,寄寓魂魄之間,如今若隨身而死,豈非可惜?在下欲將先生元神煉就成筆,收入筆塚永世留存。」筆塚主人淡淡說道,聲無起伏,似是在說一件平常之事。

老者聽罷嘆道:「人死如燈滅,若能留得吉光片羽,卻也是美事。只是在下油盡燈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筆塚主人道:「才自心放,詩隨神抒,心不死,則詩才不滅。」

老者聞之,不禁哈哈大笑,騰的一聲竟從床上坐起來,大聲道:「說得好,說得好,拿酒來!」

筆塚主人平攤右手,不知從何處取得一壺酒來,送至老者嘴邊。老者渴酒欲狂,立刻奪過酒壺,開懷暢飲,一時竟將一壺酒喝得乾乾淨淨。

「好,好,好!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老人抹了抹嘴,大聲讚嘆。此時酒意翻騰上湧,豪氣大發,他原本頹唐的精神陡然高漲,如螣蛇乘霧,雙眸貫注無限神采。他踉踉蹌蹌奔到桌前,乘著酒興鋪紙提筆,且寫且吟,筆走龍蛇,吟哦之聲響徹在這方寸小屋之間: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老人的聲音漸趨高亢,吟誦的氣勢愈加悲壯激越。至高潮處,萬縷光煙從他身體流瀉而出,在屋中旋轉鼓蕩,逐漸彙聚成一枝筆的形狀。這筆周身淡有雲靄,如夢似幻,一朵流光溢彩的清拔蓮花綻放於筆頂,泛有淡淡的清雅香氣。

「好一枝青蓮筆!」筆塚主人讚道,當即卸下背後紫檀筆筒,開口朝上,右手微招,欲要將之收入囊中。不料這青蓮筆卻不聽他召喚,自顧在半空盤旋一圈,徑直向東南飛去。

筆塚主人面色一變,連忙把紫檀筆筒拋在空中,大喊一聲:「張!」只見筆筒口猛然張大,如吞舟巨口,直撲筆靈而去。青蓮筆身形迅捷,左躲右閃,始終不為那筆筒所制。

這紫檀筆筒吞噬過無數筆靈,卻從未碰到一枝如青蓮筆一樣跳脫難馴,不禁焦躁不安。筆塚主人見紫檀筆筒一時不能成功,又從懷中取出一個盤虯筆掛,暗暗祭出。這個盤虯筆掛原是個百年老樹的虯根,枝杈盤扭錯節,無處不是天然筆鉤,一在空中展開,就如百手千指,向筆靈罩去。

初生的青蓮筆承秉太白精魄,本是靈動至極,只是屋中範圍畢竟狹窄,在紫檀筆筒和盤虯筆掛左右夾擊之下逐漸顯出劣勢。筆塚主人二指相對,目光一霎不離三個靈物纏鬥,嘴中喃喃自語。

大約過了半炷香的工夫,青蓮筆終於被盤虯筆掛逼至牆角,眼見就要退入紫檀筆筒黑漆漆的筒口之內,筆塚主人緊繃的面色才稍稍放鬆。

就在此時,一旁枯坐的老者卻忽然放聲笑道:「好筆!好筆!你去吧!」

窗外驟然狂風大作,啪的一聲將兩扇窗戶吹開。聽到主人這聲呼喊,青蓮筆一聲長嘯,猛然發力,把盤虯筆掛撞翻在地,隨即飛出窗外,隱沒於風雨之中。

筆塚主人大驚,連忙奔到窗前,眼前空餘秋雨瓢潑,唯有嘯聲隱隱傳來。過不多時,連嘯聲都聽不到了。他見筆靈已不可追,無可奈何地收了兩件筆器,轉身去看老者:一代詩仙端坐在地,溘然而逝,手中猶握著一管毛筆,滿紙臨終歌賦墨跡未乾。筆塚主人將他絕筆取來,恭恭敬敬攤在桌上,拿硯臺鎮好,喟然長嘆:

「先生瀟灑縱逸,就連煉出來的筆靈都如此不羈,在下佩服。」

言罷筆塚主人整整冠帶,朝著老人遺體拜了三拜,又望望窗外,搖頭道:「太白筆意恣肆難測,再見筆靈卻不知是何時了。」隨即轉身離去,也消失於茫茫風雨之中……

第一章 白首為儒身被輕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此句是言七月立秋前後,天氣轉涼,不出九月便需添加衣衫。雖屢有妄人望文生義,但天時不改。眼見到了農曆七月時節,天氣果然轉涼,正是天下諸多學府開學之際,這一所華夏大學亦不例外。度過數月炎炎夏日的學子們接踵返校,象牙塔內一片初秋清涼之氣,與墨香書卷一處,蔚然雅風。

只可惜有人卻無福消受。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鞠老先生手持書卷,搖頭晃腦地念道。

羅中夏在臺下昏昏欲睡地附和了一句,同時覺得自己的胃也在叫了。他回頭看了看教室裡的其他十幾名聽眾,除了鄭和以外,大家都露出同樣的表情。

鞠老先生渾然沒有覺察到學生們的怨念,他沉浸其中,自得其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每念到「道」字,他就把聲音拖得長長,不到肺部的空氣全部排光不肯住口。

羅中夏的耐心快接近極限了,他暗地裡抽了自己無數耳光,罵自己為什麼如此愚蠢來選這麼一門課程。

新學期開始之初,學校高層為了回應最近流行的國學熱,特意開了一門新的選修課叫「國學入門」,還請來市裡有名的宿儒鞠式耕老先生主講。羅中夏覺得好混,就報了名。孰料等到正式上課,羅中夏才發現實際情況與自己預想的完全不同:不僅枯燥無比,偏偏老師講得還特別認真。

而羅中夏討厭這門課還多了一個私人的原因,就是鄭和。

鄭和不是那個明朝的三寶太監鄭和,而是和羅中夏同級不同系的一個男生。鄭和人長得高大挺拔,面相忠厚,頗得女生青睞,自然也就招致了男生的敵意。他也報名上了這門選修課。據說鄭和家學淵源,祖上出過舉人,也算是書香門第,有國學底子。他經常與鞠老先生一唱一和,頗得後者歡心,還當了這個班的班長。

「哼,臭太監。」羅中夏只能恨恨地哼上一聲。

講臺上鞠老先生剛剛講完《中庸》第一章,環顧臺下,發現只有鄭和一人聚精會神地聽著,其他人不是目光渙散就是東倒西歪,心裡十分不悅,隨手點了一個人的名字:「羅中夏同學,聽完第一章,你可知道何謂『慎獨』?」

鞠老先生拿起粉筆,轉身在黑板上吱吱地寫下兩個正楷大字。

羅中夏一驚,心想反正也是答不出,索性橫下一條心亂講一通,死便死了,也要死得有點幽默感:「意思是,我們要謹慎地對待獨身分子。」

學生們哄堂大笑,鞠老先生氣得鬍子直顫,手指點著羅中夏說不出話來。鄭和見狀不妙,連忙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我知道,慎獨的意思是君子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要嚴於自律。」

鞠老先生默然點了點頭,鄭和見老師已經下了臺階,轉而對羅中夏說:「這位同學,尊師重教是傳統美德,你這樣故意在課堂上搗亂,是對鞠老師的不尊重,你知道嗎?」

羅中夏一聽這句話,立刻就火了。他膀子一甩反擊道:「你憑什麼說我是故意搗亂?」

「難道不是嗎?在座的同學都看見了。」

「呸,我是在回答問題。」

「你那算是回答問題嗎?」

「怎麼不算,只不過是回答錯了嘛。」羅中夏話一出口,臺下學生又是一陣哄笑。

鄭和大怒,覺得這傢伙強詞奪理,態度又蠻橫,於是離開座位過去要拽羅中夏的胳膊,強迫他向鞠老先生道歉。羅中夏冷冷地把他的手撥開,鄭和又再去拽,羅中夏又躲,兩個人眼看就要扭打起來。

鞠老先生見狀不妙,連忙拍拍桌子,喝令兩人住手。鄭和首先停下來,閃到一旁,羅中夏一下子收勢不住,身子朝前一個踉蹌,咣的一聲撞到講桌上。

這一下撞得倒不算重,羅中夏肩膀不過微微發麻,只是他聽到周圍同學都在笑,覺得面子大失。他心中沮喪,略扶了一下講臺,朝後退了一步,腳下忽然嘎巴一聲,響得頗為清脆。他連忙低頭一看,赫然是一根折斷了的毛筆,不禁心頭大震。

鞠式耕極有古風,點名不用鋼筆、圓珠筆,而是用隨身攜帶的毛筆勾畫名冊。這枝毛筆是鞠老先生的愛物,筆桿呈金黃色,圓潤光滑。雖然羅中夏對筆一無所知,也看得出這枝毛筆骨骼不凡。如今這筆卻被自己一撞落地,生生踩成了兩截。

大禍臨頭。

當天下午,羅中夏被叫去了系主任辦公室。他一進門,看到鞠式耕坐在中間閉目養神,雙手拄著一根藤杖,而系主任則站在旁邊,神情緊張地搓著手指。他偷偷看了眼鞠式耕的表情,稍微放下點心來,至少這老頭沒被氣死,不至於鬧出人命。

「你!給我站在原地別動!」系主任一見羅中夏,便怒氣衝衝地喝道,然後誠惶誠恐地對鞠式耕說,「鞠老,您看該怎麼處罰才是?」

鞠式耕「唰」地睜開眼睛,端詳了一下羅中夏,開口問道:「羅同學,你可知道你踩斷的,是枝什麼筆?」

「毛筆吧?」羅中夏覺得這問題有點莫名其妙。

「毛筆不假,你可叫得出它名號?」鞠式耕捋了捋雪白長鬚,「我記得第一節課時我曾說過。」

羅中夏一聽這句,反而放心了。既然是上課時說的,那麼自己肯定是不記得了,於是爽快地回答:「鞠老先生,我不知道。反正筆已經斷了,錯都在我,您怎麼處置就直說吧。」

系主任眼睛一瞪,讓他住嘴。鞠式耕卻示意不妨事,從懷裡慢慢取出那兩截斷筆,愛惜地撫摸了一番,輕聲道:「此筆名叫鳳梨漆雕管狼毫筆,是用牛角為筆桿,漆以鳳梨色,用的是遼尾狼毫,不是尋常之物。」

「說給我聽這些有什麼用,難道讓我給你買枝一樣的不成?」羅中夏不以為然地想。

鞠式耕瞥了這個年輕人一眼,徐徐嘆道:「若說賠錢,你一介窮學生,肯定是賠不起;若讓院方處理,我又不忍為了區區一枝毛筆毀你前途。」

羅中夏聽了一喜,這老頭,不,這位老先生果然有大儒風範,有容人之度,忽然耳中傳來一聲「但是」,有如晴天霹靂,心中忽又一沉。

「但是,羅同學你玩世不恭,頑劣不堪,該三省己身,好好學習君子修身的道理。」說到這裡,鞠式耕沉吟一下,微笑道,「這一次倒也是個機會,我看不如這樣,你去買枝一樣的毛筆來給老夫便好。」

羅中夏大吃一驚,他幾乎以為自己會預言術了。他結結巴巴地反問:「鞠老先生,若是記過、開除之類的處罰,我就認了。您讓我去買枝一樣的毛筆來,還不如殺了我,我去哪裡弄啊?」

(未完待續)

商品規格 ·Specification·

尺寸(公分)14.8x21cm

開本 25

頁數 920

書籍目錄 ·Book Catalogue·

《筆靈.上》

序 章 且放白鹿青崖間

第一章 白首為儒身被輕

第二章 總為秋風摧紫蘭

第三章 黃金逐手快意盡

第四章 昨來猶帶冰霜顏

第五章 白雪飛花亂人目

第六章 更無好事來相訪

第七章 人生在世不稱意

第八章 男兒窮通會有時

第九章 夜欲寢兮愁人心

第十章 麟閣崢嶸誰可見

第十一章 桃竹書筒綺繡文

第十二章 如今了然識所在

第十三章 當年頗似尋常人

第十四章 寒灰重暖生陽春

第十五章 此心鬱悵誰能論

第十六章 春風爾來為阿誰

第十七章 空留錦字表心素

第十八章 以手撫膺坐長嘆

第十九章 當年意氣不肯平

第二十章 日慘慘兮雲冥冥

第二十一章 雲龍風虎盡交回

第二十二章 臨歧惆悵若為分

第二十三章 浮雲蔽日去不返

第二十四章 愁客思歸坐曉寒

第二十五章 起來向壁不停手

第二十六章 伏櫪銜冤摧兩眉

第二十七章 寧期此地忽相遇

第二十八章 君不來兮徒蓄怨

第二十九章 巨靈咆哮擘兩山

第三十章 憶昨去家此為客

第三十一章 我知爾遊心無窮

第三十二章 夜光抱恨良歎悲

第三十三章 愛君山嶽心不移

《筆靈.下》

第一章 我閉南樓看道書

第二章 擁彗折節無嫌猜

第三章 使青鳥兮欲銜書

第四章 張良未遇韓信貧

第五章 五嶽尋仙不嫌遠

第六章 西憶故人不可見

第七章 彈弦寫恨意不盡

第八章 謔浪肯居支遁下

第九章 停梭悵然憶遠人

第十章 高陽小飲真瑣瑣

第十一章 海水直下萬里深

第十二章 雕盤綺食會眾客

第十三章 冰龍鱗兮難容舠

第十四章 戰鼓驚山欲傾倒

第十五章 仰訴青天哀怨深

第十六章 吳宮火起焚巢窠

第十七章 問君西遊何時還

第十八章 青松來風吹古道

第十九章 遇難不復相提攜

第二十章 龍門蹙波虎眼轉

第二十一章 廟中往往來擊鼓

第二十二章 走傍寒梅訪消息

第二十三章 武陵桃花笑殺人

第二十四章 咆哮萬里觸龍門

第二十五章 爾來四萬八千歲

第二十六章 栗深林兮驚層巔

第二十七章 如此風波不可行

第二十八章 爭雄鬥死繡頸斷

第二十九章 眉如松雪齊四皓

第三十章 ​ ​ 飛書走檄如飄風

第三十一章 別時提劍救邊去

第三十二章 靈神閉氣昔登攀

第三十三章 儒生不及遊俠人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