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搜尋
  • 收藏
  • 0 購物

SHARE:

  • 會員限定

孩子未來腦計畫:掌握大腦發展黃金期,開發成功未來的5大潛能

NT$308

NT$390

  • 內容介紹
  • 線上試讀
  • 商品規格
  • 書籍目錄
內容介紹 ·Introduction·

北大教授教你聰明育兒,運用科學教養法,全面激發孩子大腦5大領域!

人工智慧時代光速來臨
你的孩子需要的將不是學校看重的技能
而是——未來世界看重的能力!
智力腦╳情緒腦╳運動腦╳語言腦╳創意腦=未來制霸

l   給寶寶聽音樂,真的能提高他的智力嗎?
l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開發右腦?

l   如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l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l   孩子很愛發脾氣,怎麼辦?
l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爸媽心中最想知道的育兒法,理科爸爸Dr.魏,有根有據的給你最強建議!

別懷疑,每個孩子的原廠設定都是聰明寶寶!但是為什麼在長大後,會出現那麼多的差異?

原來,關鍵就在於你採用了什麼樣的教養方式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教授、《最強大腦》科學判官——Dr.魏教你聰明育兒,運用科學教養法,全面激發孩子大腦5大領域,培養表達能力、創意能力、思考能力、專注能力、情緒理解能力、語言能力、運動能力,讓孩子擁有面對未來的堅強實力!

十幾二十年前,沒人能預測到今天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會如此改變我們的生活;同樣,十幾二十年後,當你的孩子長大、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世界又會發生哪些新的變化,出現哪些新的工作,又有哪些東西會消失?我們誰都無法預料。

然而,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未來生存需要的基礎能力不變,也就是指孩子的思考能力、專注力、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語言發展能力、運動能力和音樂繪畫等創意能力。

本書把這些能力區分為大腦的五個方面:智力腦、情緒腦、運動腦、語言腦、創意腦,書中分項切入,讓你了解如何根據孩子大腦發育規律,給予分量剛好、時間點剛好、獎懲剛好的教育方式,一步一步地幫助孩子發展相應的能力。方法用對,孩子長得好,你也可以樂在其中,而且不必再憂心未來如何變化,五個方面均衡發展的孩子,能夠更迅速適應未來、掌握未來!


【各界推薦】

李貞慧(水瓶面面)|親職作家暨兒童文學閱讀推廣者
賴以威|臺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齊聲好評!
線上試讀 ·Trial reading·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經常有家長問我:「Dr.魏,我家孩子注意力老是不集中,在幼稚園裡不好好聽課,在教室裡走來走去,被老師批評好多次了。孩子在家裡也是,不要說讓他看書、讀繪本、寫作業,就是玩玩具,也經常是玩一會兒就丟到一邊了,他是不是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啊?」

        不要焦慮,更不要急著懷疑孩子有什麼問題。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現象。你想想,假設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在教室裡一坐就是一小時都不動彈,回家做作業,一口氣做了半小時都不偷懶,那你是應該放心加開心呢,還是應該擔心他有什麼和其年齡不相符的問題呢?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正常,他還只是孩子呀

        為什麼孩子注意力差?這跟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有關。大腦中負責注意力的主要是額葉區和一些相關腦區(譬如頂葉、小腦)。額葉區就是我們額頭後面的那個腦區,它管的事情非常多,包括執行控制和衝動抑制等。前額葉是掌管理智腦最重要的區域。如果成年人的前額葉受到損傷,將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理性思考問題,也不能控制情緒。而小孩呢?他們的這一區域恰恰發育得比較遲緩,要到二十歲之後才能完全發育成熟。

        因為孩子大腦的這一區域沒有發育完全,我們就不能對孩子的注意力有太多要求。孩子可以專注於一件事情的時間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延長的,一般來說,兩歲寶寶可以專注幾分鐘,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到二十分鐘左右。不過,這不是一個嚴格的時間標準,就算你的孩子沒有達到這個時間區間,也不要緊張。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會因為不同的情況而發生變化,有的時候任務太難,專注時間就比較久;有的時候任務簡單,專注時間就比較短,這個時間彈性是很大的。如果你很想瞭解自己孩子的注意力水準,可以試試我們未來腦計畫App選項上的相關評估。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般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有沒有方法呢?當然有!

        這裡給你幾個方便實用的建議。

外在環境:減少外源性刺激

l  少干擾孩子

        我經常看見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度關注,恨不得每時每刻都要指導孩子這麼做或者那麼做。譬如,孩子在紙上隨便畫畫,家長坐在旁邊,一邊看一邊著急,「哎呀,這個太陽畫得也太不圓了,都扁了,你要注意圓的長度跟寬度要一樣!」「你這個草地怎麼沒塗色呢?你注意過草地是什麼顏色嗎?」其實孩子自己在集中注意力,反倒是家長在旁邊各種干預,破壞了孩子的注意力。

        還有的家長總是忙於教育孩子,生怕孩子錯過每一個學習機會。譬如在遊樂場裡,孩子在溜滑梯、吊橋之間正玩得不亦樂乎,家長一把拖住他:「寶寶,快看,這溜滑梯上寫著英文呢,s-m-i-l-e,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smile,就是微笑的意思,你要記住呦!」或者是,「寶寶,你要注意看,你看這溜滑梯上畫的花是不是很漂亮?你要學習人家是怎麼畫的哦!」其實孩子這個時候正在集中注意力玩,這種玩也是學習,卻被家長打斷了。你說孩子被這樣干擾來干擾去,他真的學得進去嗎?最後可能他既沒玩好也沒學好。

        還有的家長想起一件是一件,只要他想起了什麼,不管孩子在做什麼,都要先做他想起來的事。譬如他忽然想起孩子今天還沒吃水果呢,也不管孩子正在聚精會神地看繪本,削個蘋果就端過去了,「哎,寶寶,來,先吃個蘋果,你要注意營養哦。」

        這幾個負面例子都是為了說明家長跟孩子互動的時候,不要過度干擾孩子,而要真正注意孩子的需求。

        孩子一歲之前,很難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視覺或者聽覺上的刺激打擾;到了三四歲,才慢慢學會過濾一些干擾,集中注意力。如果家長比較強勢,喜歡指揮孩子做這做那,那麼孩子就只能整天跟在家長的注意力後面轉了,還可能養成注意力一會兒飄到東一會兒飄到西的壞習慣,沒空發展自己的注意力了。所以,在孩子發展注意力的時期,如果時不時地被打斷,他的相關腦區就得不到充分的發展,大腦也無法鍛鍊排除干擾的能力,那就等於扼殺了他學習的機會,阻礙他注意力的發展。記住,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第一項就是,當你看到他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打攪他。

l  排除環境裡的干擾因素

        你需要孩子專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要為他提供一個做這件事情的合適環境。

        這是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內源性刺激和外源性刺激的影響。孩子對外源性刺激(譬如環境的刺激)的抑制能力較差。譬如,把孩子放在一個開著電視或者滿是糖果的房間裡,我們很難強迫他專心讀書,不做別的事情。所以,想要孩子集中注意力,我們可以用物理方法,給孩子營造一個沒有那麼多刺激的微環境。

        具體操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先把他的房間收拾好。事先問孩子有沒有什麼想玩的,如果孩子說想玩某個玩具,那就只留下這個玩具,其他玩具要麼都拿出去,要麼收拾在櫥櫃裡。這樣他沒有那麼多環境刺激,自然就能集中注意力只玩這個玩具了。如果他的房間裡到處都是好玩的,到處都是吸引他注意力的東西,那他其實就跟進了大觀園一樣,注意力當然會到處游移了。

        所以,很多時候,不是你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是你的行為本身就在讓他不停地分散注意力。你要給孩子創建一個好的微環境,這樣才能鍛鍊他的注意力。

l  家長要做專注的榜樣

        這個微環境裡有一個最大的變數,對孩子能不能集中注意力是非常有影響的,那就是家長。家長能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專注的榜樣?孩子最愛模仿大人了,他的行為模式受家長的影響非常大。你就算做到了前面講的兩點,孩子做作業時你也不打攪他,但你坐在他旁邊玩手機,一會兒看看微信,一會兒看看影片,一會兒玩玩小遊戲,孩子是會注意到你的。「媽媽雖然身體坐下來了,但她的心一直沒坐下來,那我幹嘛要一直坐得住呢?」孩子會學大人的行為模式,如果你坐立不安,怎麼讓孩子變得專注呢?所以你也要盡量變成一個專注的人!而不是孩子在專注,你在旁邊表演不專注。

        我一直宣導的理念就是「育兒育己」——透過教養孩子,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專注,那不是一舉兩得嗎?所以,下次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你就別玩手機了,拿一本書在他旁邊坐下來,聚精會神地看書吧。

 內在驅動:提升內在專注力

        前面說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內源性刺激和外源性刺激影響,以上三個方法都是減少外源性刺激,來防止注意力被干擾。要讓孩子真正專注,還得靠他由內而外地去改變自己的注意模式。

        那怎麼讓孩子自發地專注於當前的事物呢?很多家長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逼,逼著孩子坐在那裡做作業,一坐就是一個小時,不許做其他的事情。但是你想想,如果孩子真的專注,那一點作業他頂多半小時就做完了,為什麼他坐在那裡一個小時還沒有做完呢?那是因為他的身體雖然坐在那裡,但是注意力早就「雲遊四方」去了,心思根本就沒放在作業上!

        所以,專注是逼不出來的。要讓孩子真正專注,還得靠引導,就是經常性地讓孩子專注於他當前的小任務,時間一長,他的專注力就練出來了,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

        怎麼引導呢?先想一想:你的孩子什麼時候最專注?

        關於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家長的答案跟我的一樣:他玩遊戲的時候最專注!

向遊戲設計學習

        遊戲的設計大有學問,是符合心理學原理的,即一個活動能夠強烈地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必須做到三點:第一,有明確的目標;第二,難度跟人們的能力相等;第三,有及時的回饋。恰恰遊戲就符合這三個條件。滿足這三個條件,孩子就會自動進入專注狀態。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上叫「心流」(英文是flow,所以也有中國學者把它翻譯成「福流」),由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它是一種讓人能夠全神貫注在當前任務的狀態,是專注力的最高境界。

       下面就來看看遊戲是怎麼吸引我們的專注力的。

        第一,遊戲都有明確的目標。「憤怒鳥」,就是要以盡可能少的小鳥,打到盡可能多的豬;「俄羅斯方塊」,就是方塊從螢幕上方掉下來的時候,盡可能多地消掉它們。大部分遊戲除了最終目標,還設置了各階段的小目標,完成就給你計積分、送小禮物等,這樣你每時每刻都有個小目標,當然會動力十足,全力投入。

        再來看看我們給孩子安排的任務,經常是目標不明確。譬如你要孩子彈鋼琴,常常只是說:「快去好好彈鋼琴!」你是大人,明白這個任務的意思,就是要拿出鋼琴譜來,按照老師教的進度,把上次學的譜子練得再熟一點,再預習一下下次要學的譜子。可是孩子不知道啊!他不知道你說的「好好彈琴」具體是什麼,所以你要幫他分解任務,把那些小目標說清楚。你可以說:「來,我們練這個譜子,先從這個小節開始,先彈一遍聽聽。」這樣他才能有個明確的目標。

        孩子的理解能力跟大人不一樣,如果你給他的目標不夠明確,他就會糊塗。哪怕是你覺得很簡單的事情,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幫他把任務分解開來,讓他每次專注於一個小目標,這樣他才容易集中注意力。

        第二,遊戲的難度和孩子玩遊戲的能力相等。沒有哪個遊戲是一上來就打大魔王的,肯定都是先易後難,而且基本上都有過關的設計,一關比一關難,這樣就能保證你不會覺得太容易,玩一會兒就覺得無聊;也不會覺得太難,玩一會兒就感到很受挫,想放棄。於是,在不知不覺之中,你的程度越玩越高,當然也就越玩越喜歡玩了。

        我們給孩子分派任務的時候也要考慮對應的問題。有些家長給孩子安排任務時,往往是看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做到,殊不知這個任務對自家孩子來說太難了,遠遠超出了孩子目前的能力。譬如:「哎,你來把這段鋼琴曲學一下!什麼?太難了?有什麼難的!你班上的小明昨天都上台表演這個曲子了!他能做到,你肯定也能做到!」你逼著孩子去挑戰過高的難度,結果往往是他在練習中找不到成就感,本來還有的一點興趣慢慢也被磨沒了。

        所以,在給孩子安排任務的時候,你要瞭解孩子當前的能力水準(這個看看他的反應就知道了),給他設定合適的目標。什麼樣的目標才算最好呢?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跳一跳,搆得著」、正好比他目前的能力稍稍高一點點的目標。這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近側發展學習區」,即有一點挑戰,但是努力一下又能戰勝這個挑戰,這樣的難度最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孩子在達到這個難度之後,再提升一小步,跟玩遊戲一樣,一關一關地慢慢來。忽然有一天孩子會發現,「哇,我都這麼厲害了!」於是他從不斷地提升難度之中找到了成就感,就更喜歡這個活動了,以後做起來也會更專注。這樣就進入了良性循環。

        第三,遊戲都有及時和全面的回饋。你遊戲玩得是好是壞、剛才那個動作對不對,你在遊戲中立刻就能知道,而且立刻就能調整。譬如你玩「憤怒鳥」,一隻小鳥彈出去後,一隻豬也沒打到,或者你玩「俄羅斯方塊」,一個方塊掉下來,搭成一個特別糟糕的形狀,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而且你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調整。

        這就是遊戲的及時回饋。大部分遊戲都是時刻在給積分或者小禮物,這樣就能牢牢地抓住你的注意力,讓你玩得好時就特別開心,繼續玩下去,即使玩得不太好,也能立刻調整改正,這樣你就會樂此不疲。

        很多家長讓孩子做事時,只是安排個任務,然後就把孩子扔在那裡不管了。這麼做是不恰當的,你可以換一種方式,譬如孩子彈鋼琴,你可以這樣指點評論一下:「這一段彈得不錯,節奏比上次掌握得好!」「這一段的指法還要注意,你看,手指要這樣。」哪怕你對鋼琴不太懂,你也可以做些粗略的評語:「我覺得這個彈得挺好聽的。」「嗯,這一段好像沒有上一次彈得好,不太順暢。」這樣的回饋比較具體而且及時,這些都是孩子所需要的。

        有兩種父母不可取,一種是只管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讓他坐在鋼琴前不動,但是對他彈琴的表現卻沒有任何回饋。另一種是只提供負面回饋,孩子彈得好,沒有表揚,彈得不好,各種挑剔都來了:「你這個音符又彈錯了!」「你看你,這一段練了三遍還沒彈順?」這種回饋是扭曲的回饋,只有對孩子做錯了的回饋,沒有對他做對了的回饋。這不但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而且不利於他隨時利用回饋進行調整,導致孩子很快就沒有動力繼續堅持了。所以,你的回饋不但要 及時和具體,還要注意不要有太多負面的回饋。

三個竅門提升專注力

        總結一下,你在給孩子安排任務時,要使用三個竅門:第一,給孩子的目標要明確;第二,任務難度要與孩子的能力相等;第三,及時給孩子回饋。滿足這三個條件,孩子就會自動進入心流狀態。人在心流狀態中是一種正循環——因為專注,所以能力提高很快;因為能力提高,所以更加專注。這才是由內而外的、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根本方法。

        怎麼用這三個竅門呢?我剛才已經用學鋼琴的例子做了說明,下面我再舉個常見的例子,就是讓孩子做作業。

        首先,你要幫孩子把目標具體化。有些家長把孩子往桌子前面一按,然後就下命令:「給我做作業!」這個命令對於成人很好理解,不就是把作業一個一個地拿出來做嗎?但是孩子不一樣,他會想:「做作業……做一個手工藝,畫一幅畫,或者去跳繩,到底做哪個呢?」你看他坐在那裡出神,覺得他好像是注意力渙散了,其實是他困惑了,拿不定主意具體要做哪個。

        所以,你需要幫他定目標,你可以說:「今天有什麼作業?哦,有手工藝,有畫畫,還有跳繩。那你想先做哪個?不知道?那要不先做手工藝吧。我們來看看,到底要做什麼樣的手工藝?」接下來,你可以跟他一起研究做手工藝的要求,幫他把這個大任務拆成小任務,你可以說:「哦,要用彩色的紙做一個小動物。那你要做什麼小動物呢?小貓?好啊,我們來看看做小貓需要什麼?」

        好,這時就進入第二步了,就是為孩子挑選適度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要注意,你為他分解的那些小目標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如果孩子已經能自己做好手工藝小貓,你就不用管他了,讓他自己去做就好。如果他的能力還不夠,你也只提供適當的幫助,讓他剛好稍微動點腦筋就能完成任務,此時他會很有成就感。

        第三步,在孩子做手工藝的過程中,你要適當地提供回饋。當然,這個回饋不能老是批評,譬如有的家長很喜歡批評:「哎呀,你這個貓臉太扁了。」「你看看,這個眼睛畫成什麼了,這不是貓眼,成狗眼了!」最好的做法是,批評的同時,溫和地給孩子具體的建議:「這個貓臉有點扁了,你可以把它重新剪得圓一點兒嗎?」最重要的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一定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嗯,這個鼻子畫得特別像,鼻子是貓的重要特徵,跟其他很多小動物都不同。」「哈哈,我覺得你這個貓額頭上的『王』字很有創意,現在你這隻貓就像一隻老虎嘍!」

        你看,有這樣及時而具體的回饋,孩子怎麼可能不愛上做作業呢?肯定是越做越喜歡,越做越專注。

 ✽Dr.魏的小叮嚀

        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靠逼迫他,而是得引導孩子,讓他發自內心地願意專注於當前的任務。其實這不難,就是用三個竅門:第一,給他設立明確的目標;第二,任務的難度跟他的能力相等;第三,家長要及時給孩子回饋。這樣可以讓孩子自發地集中注意力,而且水準也會很快提升。

        不僅是做作業,其他的事情,譬如學游泳、下圍棋、讀書、聽英語,任何你需要孩子學會的任務,都可以用到這三個竅門。作為成年人,你是不是也有注意力很難集中的時候?你也可以用這三個竅門分解並完成你的任務!

商品規格 ·Specification·

14.8*21*2

25 開

書籍目錄 ·Book Catalogue·


引言

Part 1智力腦
1 什麼樣的智力提升法才可靠?
2 觀察、思考、互動,鍛鍊孩子的科學思考
3 多用空間辭彙,在遊戲裡升級空間認知
4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5 破除右腦開發誤區,三個技巧提升孩子記憶力
6 跟孩子一起把數學「玩」起來
7 一萬小時不可靠,刻意練習是正道

Part 2情緒腦
1 堅持這三步,搞定發脾氣的娃
2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
3 六大策略冷卻孩子的衝動
4 克服「害羞」,幫孩子提升社交力
5 在假裝遊戲中玩出社交小達人
6 還在誇孩子「你真棒」嗎?誇獎批評有技巧
7 培養孩子獨立性:在保護和支持間找到平衡
8 避免過度養育,從孩子的「綁架」中解脫出來

Part 3運動腦
1 精細動作:小動作促進大腦袋
2 粗動作:四肢發達,頭腦更發達
3 有氧運動:最強大腦的有機肥
4 孩子學走路慢,怎麼辦?
5 預防孩子近視的最好方法
6 妙用手勢,促進孩子大腦發展

Part 4 語言腦

1 講好故事:幫孩子搭建通往真實世界的橋梁
2 互動閱讀:提升孩子智力有訣竅
3 繪本閱讀是舞臺,愛「演」才能贏
4 學外語:晚點不如早點,背出來不如玩出來
5 巧讀古詩:讓韻律和節奏刺激大腦發育
6 識字不怕早:啟動孩子閱讀的馬太效應
7 閱讀障礙:孩子學習路上的攔路虎

Part 5創意腦
1 多玩思考遊戲,激發孩子創造力
2 巧用三種分類法,培養孩子想像力
3 問對三個問題,養成孩子好習慣
4 孩子天生愛音樂,如何進行音樂啟蒙?
5 一支畫筆打開孩子的多種可能性
6 電子產品:合理約束,巧妙選用
7 如何保護孩子強大的學習潛能?
後記